热门关键字:
湿式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基于高压静电场的电离、荷电、吸附作用,结合液体喷淋或极板湿润形成的水膜,实现对废气中污染物的高效捕集,具体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步骤:
在除尘器内部,通过在阴极线(释放电子的电极,如极丝)与阳极板(收集污染物的电极,如平板或圆管)之间施加数万伏的直流高压电,使阴极线周围形成强电场。
强电场足以击穿空气分子,使空气中的电子、离子被加速,碰撞并电离更多气体分子,最终在阴极线附近形成电晕区(充满大量电子和正负离子的区域)。
这一过程类似 “人工闪电” 的微观形态,为后续污染物荷电提供基础。
二、污染物粒子荷电
废气中的污染物(包括微细粉尘、雾滴、气溶胶、重金属颗粒等)随气流进入电晕区时,会与电晕区中的电子、离子发生碰撞:
大部分污染物粒子会吸附电子或负离子,带上负电荷(少数情况下吸附正离子带正电,取决于电极极性设计)。
荷电后的粒子具有了 “电性”,会在电场力作用下向相反极性的电极移动(如负电粒子向阳极板移动)。
三、荷电粒子被阳极板吸附
带电荷的污染物粒子在电场力驱动下,向阳极板(正极)运动并最终被吸附在极板表面:
这一步类似 “磁铁吸附铁钉”,利用电场力克服气流阻力,将原本分散在气体中的污染物 “拉” 到极板上,实现气固 / 气液分离。
四、水膜冲洗去除污染物
与干式静电除尘器不同,湿式静电除尘器通过以下方式清除极板上的污染物:
持续喷淋或溢流水膜:在阳极板表面形成一层流动的水膜(通过顶部喷淋、极板边缘溢流等方式实现)。
污染物被水膜带走:吸附在极板上的污染物(粉尘、雾滴等)会被水膜浸润、冲刷,随水流汇集到除尘器底部,形成含污染物的废液(可进一步处理后排放或回用)。
这一过程避免了干式除尘器的 “二次扬尘” 问题,同时能溶解部分可溶性污染物(如酸雾、碱雾)。
总结
湿式静电除尘器的核心逻辑是:“高压电离造电场→污染物荷电→电场力驱动吸附→水膜冲洗除污”。
通过将 “静电吸附” 与 “液体清洁” 结合,既能高效捕捉 PM2.5、雾滴等微细污染物,又能避免污染物在极板上堆积,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,尤其适合处理湿度高、黏性大或含腐蚀性成分的废气(如湿法脱硫后的烟气、化工酸雾等)。